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于2月27日(星期二)上午举行长岛国际零碳岛发展规划(2023-2035年)解读新闻发布会,邀请
各位记者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本场发布会我们邀请到了:生态环境部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徐华清先生,请他向大家介绍《长岛国际零碳岛发展规划(2023-2035年)》的编制背景过程、主要内容和特色亮点。和徐华清主任共同出席发布会的还有: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所长秦松先生;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严刚先生;长岛综试区工委、管委专职副主任李明涛先生。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长岛国际零碳岛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自去年5月以来,受烟台市委托,我中心牵头研究编制了《长岛国际零碳岛发展规划(2023-2035年)》,经烟台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委会会议审议通过后,2月9日以市政府名义发布实施。为更好地让社会各界关心关注长岛零碳岛建设的朋友们了解规划编制背景意义和特色亮点,推动各项举措落地见效,我把相关情况向大家作一介绍。
“十四五”以来,在山东省委、省政府的指导下,长岛锚定了国际零碳岛建设的总目标,烟台市委、市政府也将长岛国际零碳岛建设纳入全市“一谷一区一岛一港”总体布局。2023年8月,省委林武到长岛调研时强调,要深入践行习生态文明思想,在保护海洋生态发展海洋经济上下功夫见实效。2023年全国“”期间,郑德雁市长提出建设“长岛国际零碳岛”,是开展海岛保护与开发综合试验的重要探索,是具有全球意义的海岛生态实践,在各界引发较大反响。
《巴黎协定》明确了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原则,各国纷纷推行“净零排放”目标。各地也率先作为、主动作为,组织开展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但国际零碳岛建设缺乏全面对标案例和成熟模式借鉴,如何以海岛“小切口”做活“大文章”,亟待深入研究讨论。此次《发展规划》的编制不仅为长岛国际零碳岛的建设指明路径,也是全面贯彻落实习总关于碳达峰碳中和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重要思想的生动实践。
一是打造绿色低碳发展高地。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今年1月,习总在中央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二是打造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研发应用基地。《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开展低碳零碳负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开展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研发应用,开展低碳零碳负碳和储能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攻关。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的《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实施方案》中明确,到2025年,实施一批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到2030年,先进适用绿色低碳技术研发、示范、推广模式基本成熟。
三是打造南南合作与交流样板地。习总多次强调应对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事业,要发挥负责任发展中大国引领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落实减排承诺;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推动构建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
长岛作为省级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肩负着先行先试、探路领跑的职责使命,在实现全域净零排放上具有的先天优势,决定了长岛在零碳岛建设中必将走在前、当先锋、作表率。建设长岛国际零碳岛,是落实中央海洋强国文件“支持烟台开展海岛保护与开发综合试验”的重要探索,是具有全球意义的海岛生态实践,不仅为烟台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和低碳试点城市建设、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创建注入强劲蓝色动能,也为全国、和国际岛屿零碳、负碳发展提供示范样板。
《发展规划》立足长岛岛陆、海域、海岸带开发与保护,以净零、先行、活力、普惠为遵循,以蓝色经济增长、绿色能源供应、零碳旅游开发、蓝碳固碳增汇等为突破口,提出了三阶段目标、四大空间布局、六项重大任务。
三阶段目标,是以2027、2030和2035年为时间节点,设立了近期、中期、远期三阶段总体目标,建立了以碳排放量为核心指标体系。到2027年,国际零碳岛建设初见成效,温室气体排放力争在2023年率先实现碳达峰基础上下降20%。到2030年,以生态渔业和生态旅游为代表的主导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成形成势,稳定实现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到2035年,高质量建成国际零碳岛,全域温室气体实现净零排放。
四大空间布局,即“北增、南优、内引、外联”。北增,以北五岛区域为主体,以生态、产业、绿能“三增” 为目标,建设北部零碳增值生态保育区。南优,以南五岛区域为主体,以碳汇、旅游、治理“三优”为目标,建设南部降碳减污优化发展区。内引,突破长岛生态限制,强化岛外造血扩能,建设飞地产业园。外联,推动长岛零碳建设与全国、全球零碳建设同步协作,建设国际合作交流会客厅。
六项重大任务,主要包括:一是打造国内领先的零碳“蓝色粮仓”建设长岛样板;二是建成特色鲜明、国际影响广泛的世界级零碳旅游目的地;三是构建岛外引电为主导、岛内清洁能源发电为补充、海陆互联互促绿色能源体系;四是促进经济社会在绿色交通、零碳建筑、低碳生活等方面的全面绿色转型;五是构筑林业碳汇、蓝碳增汇和海洋碳核算的陆海统筹固碳增汇体系;六是拓展国际合作渠道和传播途径。
《发展规划》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特色,以创新为驱动,以国际引领为亮点。加快培育绿色低碳产业,以蓝色粮仓产业园建设重塑生态渔业、以文旅融合拓展生态旅游,以高水平保护促进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发展支撑高水平保护,力争当好习生态文明思想的海上试验田和绿色低碳产业体系的创新策源地。同时,对标对表国际先进模式和做法,深入开展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大力实施零碳试点示范项目,全面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示范和应用推广,率先建立国际领先、地域特色的绿色能源、零碳旅游、零碳渔业、固碳增汇和减污降碳新模式、新办法、新体系,为全球零碳岛屿建设提供可实施、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行经验。
建设长岛国际零碳岛不仅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一项系统工程,也是塑造发展新优势新动能的重要举措,积极落实零碳岛发展规划,是推进长岛零碳岛建设的核心和重点。
首先,要以零碳为抓手,稳步推进零碳岛建设。一是着手编制零碳岛建设行动方案。从2024-2027年未来四年的任务目标出发,结合长岛实际,立足能落地、可实施,推动重点任务的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让长岛国际零碳岛建设看得见、摸得着。二是开展政策机制创新。加快构建零碳导向的政策矩阵,从零碳岛建设顶层设计层面构筑好零碳政策体系的四梁八柱,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突破带动全局,做到“上连天线”、“下接地气”,使零碳成为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的重要底色。三是稳中求进,分步实施。统筹考虑零碳岛建设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做好重点任务与重大工程谋划,确保工作落实、任务落地。
其次,要抓牢“国际”二字,打造国际样板。将长岛国际零碳岛作为深化与太平洋小岛屿发展中国家伙伴关系的纽带,积极联合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筹办以蓝碳、蓝色经济、适应气候变化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发起相关联合宣言及倡议。搭建在绿色“一带一路”和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框架下的国际合作平台,开展能力建设培训活动,提升零碳岛国际对话交流能力。打造多层次立体化国际合作网络,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等全球气候治理舞台持续发声,不断扩大零碳合作国际朋友圈。提出衔接国际规则、符合中国实际的碳中和标准体系,引导国际标准制定,推动长岛国际零碳岛成为国际海岛零碳建设模式的示范样板。
最后,在《发展规划》落地的过程中,必须加强系统谋划、统筹设计,久久为功去推进、脚踏实地抓落实,立足实际、分清缓急,有力有序从以下三方面切实保障零碳岛建设: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创新管理体制、加强跟踪评估;二是落实要素保障,拓宽融资渠道、加强科技创新、夯实人才支撑;三是强化宣传引导,加大宣传力度、凝聚社会共识、动员全民参与。
我们知道,生态系统固碳增汇是国家实现“双碳”战略的重要途径之一,请问长岛实行陆海统筹固碳增汇的预期目标是怎样的?
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的碳汇能力,巩固和提升其碳汇功能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行动,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陆海统筹固碳增汇技术创新与减污降碳、绿色转型协同推进,是构建长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推动零碳岛建设取得实效的务实之策和长远之举。
基于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清单法,2022年长岛五大领域(能源活动、工业生产过程、农业活动、土地利用变化、废弃物处理)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23万吨二氧化碳当量。长岛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具有得天独厚的森林绿碳和海洋蓝碳资源禀赋。《规划》立足长岛的优势自然资源,通过加强系统谋划和科学布局,持续加强优质生态资源保护,大力开展森林林分结构改造、山体治理、土壤改良、海草床和海藻场生态修复,深入挖掘海洋新型碳汇潜力,巩固和提升陆海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预计到2027年、2030年、2035年,长岛林业碳汇能力分别达到2.73、2.77和2.81万吨二氧化碳/年;海草床覆盖面积分别达到100、175和250公顷,碳汇能力达0.1、0.2和0.4万吨二氧化碳/年;天然海藻场修复面积分别达到360、770和960公顷,碳汇能力分别为0.6、1.2和1.7万吨二氧化碳/年;养殖海藻碳汇能力分别达到6.1、7.2和8.2万吨二氧化碳/年。到2035年,长岛陆海统筹固碳增汇能力将达到13.11万吨,对于实现长岛国际零碳岛建设目标、推动全域温室气体净零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系统固碳增汇是通过陆海生态系统保护和发展促进吸收大气二氧化碳,是当前可固碳规模巨大、技术成熟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国家高度重视生态系统固碳增汇技术创新和应用,去年,自然资源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林草局联合发布了《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提升实施方案》,旨在推动自然资源管理工作创新,促进生态系统固碳增汇。
长岛陆海统筹固碳增汇体系坚定贯彻“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主要基于三个原则:一是固碳增汇需要与长岛国土空间主体功能区划相协调;二是固碳增汇需要融入长岛自然保护及生态文明建设;三是生态系统固碳增汇需要与长岛经济协同发展。
在陆地生态系统,通过保护现有森林资源、优化林分结构、山体治理、土壤改良、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深化“鲜花海岛”建设等举措,提升长岛森林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巩固林业碳汇能力。
在海洋生态系统,通过构建种质资源库、“分岛施策”、科学修复、构建万亩“海底森林”示范区等举措,提高海草床和天然海藻场的碳汇能力。养殖海藻是长岛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海洋蓝碳的重要载体。通过系统评估大型海藻的养殖容量、研发推广综合养殖模式,扩增大型海藻养殖面积等途径,提升养殖海藻的增汇能力。
长岛海洋碳汇提升工程与“蓝色粮仓”建设联系紧密,通过“蓝色粮仓”建设既可实现增汇,又可提高生物多样性,净化水质,养护渔业资源,提供天然饵料,实现固碳增汇与经济发展协同增效。
此外,通过建立养殖贝类碳汇能力监测与评估技术体系、探索渔业增汇综合管理模式、提高生物泵与微型生物碳泵综合效应等方式,深入挖掘长岛海洋新型碳汇潜力,将长岛打造成为陆海统筹固碳增汇国际示范区,为全国全球提供固碳增汇“长岛方案”。
我们看到,《规划》中对旅游、能源、产业均设置了专章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