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寓意“物阜民丰,焕然一新”,1940年置市。位于辽宁省西北部,东接沈阳市,南邻锦州市,西连朝阳市,北靠内蒙古自治区。全市总面积10326平方千米,其中城市建成区76.5平方千米。下辖2县5区及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全市常住人口173.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02.9万人。阜新是全国第一个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也是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市之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首批全国篮球城和省级园林城市。
关于向社会公开征求《阜新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年)(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关于向社会公开征求《阜新市关于推进园区项目审批集约化改革的实施方案(试行)》 (公众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关于公开征求《阜新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征求意见稿)》 意见的公示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阜新市加快发展草食畜牧业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发展草食畜牧业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是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战略选择,是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和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阜新市处于农区与牧区的交错地带,具有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的优势条件。为贯彻落实国家建设北方农牧交错带及支持东北四省区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战略要求,根据《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牛羊驴特色产业的意见》(辽政办发〔2018〕30号),结合地区实际,特制定本计划。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按照“四个着力”“三个推进”总要求,积极融入突破辽西北和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坚持以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准,充分发挥资源和地域优势,大力发展牛、羊、驴等草食家畜,兼顾特色草食畜种,积极构建种养结合和草畜配套模式,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加快草食家畜种业创新发展,稳步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强化政策扶持和科技支撑,推动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提高草食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逐步把我市建设成为全国优质安全畜产品供应基地和辽西蒙东地区畜产品加工核心基地,打造具有阜新地域特色的畜牧产业格局。
到2021年,主要草食畜产品产能和质量水平稳定增长;生产技术水平稳步提高,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快推进;生产效率、非粮饲料资源利用率和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提升,初步构建现代草食畜牧业的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产业体系。牛、羊、驴等草食家畜肉产量占畜禽肉类总产量的比例提升到30%,新增牛奶产量5万吨,草食家畜产值占畜牧业总产值的比重提升到50%;肉牛基础母牛存栏10头及以上、肉羊基础母羊存栏30只及以上、肉驴基础母驴存栏10头及以上养殖场户分别增加10、10、15个百分点,奶牛基本全部实现规模化养殖;青贮玉米、牧草等贮制加工总量40万吨以上,新增牧草保留面积达到10万亩。
——2019年,牛、羊、驴等草食家畜肉产量占畜禽肉类总产量的比例提升到25%,草食家畜产值占畜牧业总产值的比重提升到43%;肉牛基础母牛存栏10头及以上、肉羊基础母羊存栏30只及以上、肉驴基础母驴存栏10头及以上养殖场户分别增加2个百分点、2个百分点和3个百分点;青贮玉米、牧草等贮制加工总量37万吨以上,新增牧草保留面积达到3万亩。
——2020年,牛、羊、驴等草食家畜肉产量占畜禽肉类总产量的比例提升到27%,草食家畜产值占畜牧业总产值的比重提升到46%;肉牛基础母牛存栏10头及以上、肉羊基础母羊存栏30只及以上、肉驴基础母驴存栏10头及以上养殖场户分别增加6个百分点、6个百分点和9个百分点;青贮玉米、牧草等贮制加工总量39万吨以上,新增牧草保留面积达到6万亩。
——2021年,牛、羊、驴等草食家畜肉产量占畜禽肉类总产量的比例提升到30%,新增牛奶产量5万吨,草食家畜产值占畜牧业总产值的比重提升到50%;肉牛基础母牛存栏10头及以上、肉羊基础母羊存栏30只及以上、肉驴基础母驴存栏10头及以上养殖场户分别增加10个百分点、10个百分点和15个百分点,奶牛基本全部实现规模化养殖;青贮玉米、牧草等贮制加工总量40万吨以上,新增牧草保留面积达到10万亩。
结合半农半牧区特点,统筹考虑资源、环境、消费等因素,调整优化畜禽品种结构,大力发展肉牛、肉羊、肉驴、奶牛等草食家畜,突出重点区域,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提升基地建设水平。
以22个重点乡镇为核心辐射其他乡镇,重点包括阜新镇、旧庙、福兴地、扎兰营子、大五家子、化、招束沟、平安地、务欢池、塔营子、建设、富荣镇、蜘蛛山、兴隆山、阿尔乡、大冷、章古台、四合城、四堡子、苇子沟、东六、河西镇。
一是实施高档肉牛产业化工程。以辽育白牛、西门塔尔、安格斯牛等为主要品种,建立专门化肉牛生产基地,通过合作组织构建“企业+基地(合作组织)+养殖户”完整的产业体系,推广科学养牛综合配套技术,开发高档牛肉产品,带动肉牛产业向优质高效方向发展。
二是完善肉牛品种改良服务体系。加强县区级肉牛冻精中转站建设,完善乡镇级肉牛改良站点,主要是补充更新液氮罐等设备,规范改良操作措施,严格淘汰劣质公牛,建立肉牛品种改良全覆盖的完整服务体系。
三是抓好适度规模饲养。积极争取政策资金,加大对肉牛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的扶持力度,通过示范推广肉牛标准化繁殖技术、犊牛标准化培育等技术,建设专业化优质肉牛基地,并逐步向全市推广。充分发挥我市与内蒙古自治区毗邻的区位优势,利用其丰富的“架子牛”资源,通过大量购入“架子牛”实施异地育肥。
以22个重点乡镇为核心辐射其他乡镇,重点包括沙拉、大巴、扎兰营子、平安地、旧庙、八家子、哈达户稍、福兴地、太平、紫都台、七家子、大五家子、红帽子、于寺、化、满堂红、冯家、四堡子、后新秋、大冷、大四家子、四合城。
一是推进饲养方式转变。改变传统以放牧为主的饲养模式,向舍饲、半舍饲的现代饲养方式转变,配套种植优质牧草基地,实施科学规范的饲养管理规程,提高羊只生产水平。鼓励自繁自育直线育肥,利用直线育肥技术生产肥羔羊肉。
二是推进肉羊良种化。利用现代育种技术培育优质种羊,扩大种羊群体规模。以提高个体生产性能和产品质量为主攻方向,加强纯种繁育和杂交改良,以现存栏羊多为小尾寒羊和本地绵羊为基础,搞好杂交模式试验研究,在原有改良站点的基础上做好新建改良站点的合理布局,推进全市肉羊品质与效益双提高。
三是推进饲养适度规模化。充分利用各项涉及肉羊产业政策,扶持建设适度规模肉羊养殖场(小区),推广全价配合饲料,逐步实现精准饲喂。将适度规模养殖向标准化适度规模饲养方向引导,鼓励具备条件的养殖场、大户通过改扩建,建成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引导工商资本利用农村闲置场地,投资建设现代化的肉羊规模养殖示范场;对农村肉羊散养户进行整合,提倡在远离居民区的村外选择地块建设标准化养羊小区。
以22个重点乡镇为核心辐射其他乡镇,重点包括长营子、大巴、沙拉、紫都台、于寺、太平、大五家子、平安地、福兴地、旧庙、大固本、泡子、务欢池、阜新镇、八家子、红帽子、苇子沟、东六、五峰、双庙、两家子、大四家子。
一是培育好一个品种(品系)。选择育种基础较好的驴规模饲养场为核心育种场,依托省畜牧科学研究院、中国农大、山东天龙驴产业研究院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应用现代育种技术,加强联合育种工作,以现有“阜新关山驴”为基础,进一步提高、巩固种驴生产性能,培育肉驴新品种(品系)。
二是建立一个繁育推广体系。在不断巩固提高现有驴改良站(点)管理水平基础上,鼓励投资新建驴改良站(点),争取政策资金鼓励改良站点引进种驴和购置必要的仪器设备。改变传统本交方式,推广人工输精技术,在做好鲜精输精的同时,探索运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细管冻精快速繁育技术。
三是壮大一个特色产业。依托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规模养殖场、养殖大户发展。针对母驴和育肥驴饲养特点,鼓励“专业户为主体的繁育+适度规模场户的集中育肥”模式,按照“企业出一点、项目给一点、政府拿一点、群众集一点、银行贷一点”的五点筹资方法,加大对养殖大户、养殖小区的扶持力度,促进驴产业集中连片发展,逐步把肉驴产业培育成我市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区域性特色产业。
以11个重点乡镇为核心辐射其他乡镇,重点包括阜新镇、务欢池、大固本、满堂红、兴隆堡、四合城、后新秋、东六、西六、两家子、五峰。
一是突出标准化规模养殖。通过鼓励企业自建基地、引导社会资本建设牧场和整合散养户建设养殖小区等形式,发展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大力推广机械化挤奶、全株玉米青贮、TMR饲喂等技术,探索奶牛数字化管理系统,推进奶牛疫病防控等关键技术研究攻关,全市奶牛规模养殖基本实现100%机械榨乳,保证产奶牛常年有青饲料供应。
二是优化基础母牛群体。依托省种牛繁育中心、龙头企业等技术优势,推广实施准确、规范、系统的奶牛个体生产性能测定,获得完整、可靠的生产性能记录,以及与生产效率有关的繁殖、疾病、管理、环境等各项记录。在牛群遗传改良中应用并提高人工输精技术,广泛推广使用验证的优秀种公牛冷冻,快速扩散优良公牛遗传基因,有效提高奶牛整体生产性能。
三是加强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强化质量管理,完善检测手段,加大对生鲜乳质量的检测监控力度,提升牛奶质量安全检测能力。加强奶牛养殖场、生鲜乳收购站、运输车监管,确保生鲜乳收购许可证、运输车准运证及时换证并全部实现在线打印;提高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与执法水平,对奶牛养殖场、收购站、运输车的监测覆盖率达到100%。
合理调整种植结构,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发展优质牧草和青贮饲料作物,以种促养,以养定种,促进种养业协调发展。
选择适度规模肉牛、肉羊、肉驴养殖户,引导种植优质紫花苜蓿,推广草畜结合模式,实现为养而种。到2021年,全市计划发展2000户,每户存栏基础母牛10头及以上或基础母驴10头及以上或基础母羊30只及以上,配套种植优质紫花苜蓿草5亩以上。
积极引导种植业结构调整,通过土地平整、土壤改良、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配套建设灌溉设施等措施,鼓励采取“集中连片、机械化播种、收割、加工”的模式,建立优质牧草种植基地。到2021年,新建优质牧草基地9万亩,种植品种为紫花苜蓿、燕麦等优质牧草。
选择我市具有一定基础的养殖牧场,鼓励在周边建植人工草地,发展刈割型或放牧型牧草,突出生态养殖与观光旅游相结合,让消费者切身感受生产流程和草原牧场风光。同时,探索旅游景点建设牧草基地,以休闲娱乐为目的饲养适度规模草食家畜,不仅为广大市民提供回归自然、休闲度假的理想场所,还可以增强人们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环境意识,进一步丰富旅游的文化内涵,形成农牧业生产生态新景观。
落实国家“粮改饲”工程项目,按照以种促养的原则,鼓励开展全株青贮玉米、燕麦、苜蓿等优质饲草料作物种植。选择规模大、水平高、有基础、意愿强的牛羊养殖企业或已形成规模化生产经营能力、能为养殖户提供专业化青贮生产服务的企业,开展规模化、产业化青贮生产加工利用,带动农民积极调整种植结构,扩大优质饲料作物生产。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认真落实扶持畜牧业龙头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大力培育畜牧业龙头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