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讯(记者刘雅静 通讯员张晓英、韩高伟)“过去种地打零工收入不多,还不稳定,进入养驴场工作后,如今每个月有3500元的固定收入,心一下子落到肚子里了。”贾晓山是阳原县化稍营镇东打鱼湾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过去靠种地和打零工维持一家人生活。2018年开始,在“桑阳牧业”养殖基地打工,每月有稳定收入,实现了稳定脱贫。
在阳原县,像老贾这样的贫困户被养殖基地吸收成为产业工人的有很多。2018年开始,该县建设以“桑阳牧业”“农华牧业”为龙头的两个万头驴养殖基地,引进优良的驴种质资源,进行选育和优良品种推广,培育专用驴品种,从而有效提升生产性能,形成有规模的驴产业集群,同时,基地吸收周边贫困户转化成为产业工人,确保群众有稳定收入。
“现在我们一期工程已经全部竣工,已建成31栋驴舍,能容纳1万头毛驴,二期驴奶加工和屠宰场正在筹备建设中。在项目建设及运营中吸收周边贫困户3000人次,有效地为贫困户提供稳定收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张家口桑阳牧业有限公司经理许胜利介绍,下一步企业将建成日产10吨的驴奶加工厂,需要5万头泌乳驴产奶。贫困户养母驴,产驹一头可卖4000元,收回全年饲养成本,驴奶再按年产300斤、每斤20元卖给公司,每年会产生5000元纯收入。
近年来,阳原县围绕构建全产业链集群,把驴产业做大、做强、做出特色的目标,全力推动驴产业提质升级,将其打造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硬支撑。采取购驴补贴、贴息等措施,撬动市场投资2.7亿元,实施了“258”驴产业布局工程。
成立了良种驴繁育中心,成功引进9个品种种驴,依托优质种源培育肉用、乳用和兼用型驴种,不断完善良种驴繁育体系。创新启动了毛驴养殖保险,将全县7家重点养殖企业的1万头肉驴纳入保险范围,为驴产业发展撑起“保护伞”。积极推动“阳原驴”列入《中国畜禽优良目录》及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全力争取国家“阳原驴”地理商标认证,加快推动“阳原驴”品牌创建,为驴产业全面健康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截至目前,全县驴饲养量突破2.4万头,有效带动了农户和村集体实现增收。
“我们在重点打造‘桑阳牧业’和‘农华牧业’两个万头驴养殖基地的基础上,推动建设天厦牧业等5个千头驴养殖基地和大石庄村等8个百头驴养殖专业合作社,不断扩大产业布局规模,实现了10公里就有一个‘阳原驴’养殖场的战略布局。”该县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郝国胜说。
为了进一步让阳原驴产业品牌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该县将立足本地优势,在与山东东阿阿胶集团合作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屠宰加工厂、驴奶加工厂、驴骨和驴皮副产品加工厂,同步开发驴肉、驴肠等特色速食食品,加快推进“互联网+农业园区”宠物小驴认养项目,着力打造集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发展链条,全面提升产业效益。同时,以发掘发展驴产业文化为核心,加快建设“阳原驴”主题公园、驴肉美食园、文化体验园、实景博物馆等设施,构建集产业开发与生态旅游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不断丰富驴产业发展格局。